生药学 导师简介

【来源:生药学 导师简介 | 发布日期:2024-12-04 】

陈旭女,汉族,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抗肿瘤抗炎的分子靶标发现、免疫药理、植物药的资源保护与开发、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新药研发评价专委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化妆品审评专家、广西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民族药审评专家,广西重点学科生药学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多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1项;完成了两个中药新药,一个化药仿制药的研制与申报工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26人。


高雅女,1985年出生,中药学博士,副教授(内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桂林医学院优秀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药、民族药质量和肝病药理学研究多年,有较丰富的研究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和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hytomedicine》、《J Ethnopharmacol》等SCI期刊和《中国药理学通报》等中文核心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1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与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青年教师授课二等奖。目前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基金函评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理事;《Phytomedicine》、《J Ethnopharmacol》、《Curr Mol Pharmacol》、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药学专业期刊审稿专家。联系方式:svidy@163.com

代表性论文:

[1]Gao Y#, Mo S#, Cao H, Zhi Y, Ma X, Huang Z, Li B, Wu J, Zhang K*, Jin L*. The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root aqueous extract based on RNA sequencing and 16S rDNA sequencing in alleviating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hytomedicine. 2023 Nov;120:155013.(中科院一区,IF=7.9)

[2]Li T#, Yang C#, Cao H, Mo S, Li B, Huang Z, Zhang R, Wu J, Zhang K*, Gao Y*. The Effect of Bergenin on Isonicotinic Acid Hydrazide and Rifampicin-Induced Liver Injury Revealed by RNA Sequencing. Molecules. 2023 Jul 19;28(14):5496.(中科院二区,IF=5.1)

[3]Gao Y#, Xi B#, Li J, Li Z, Xu J, Zhong M, Xu Q, Lian Y, Wei R, Wang L, Cao H, Jin L, Zhang K*, Dong J*. Scoparone alleviates hepatic fibrosis by inhibiting the TLR-4/NF-κB pathway [J]. J Cell Physiol, 2020 Oct 8.(中科院二区,IF=5.55)

[4]Wei M#, Li T#, Cao H, He H, Yang C, Yin Y, Lu H, Novák P, Zhang K*, Gao Y*. The effects of scoparone on alcohol and high-fat diet-induced liver injury revealed by RNA sequencing. Biomed Pharmacother. 2022 Nov;155:113770. (中科院二区,IF=7.419)

[5]Huang XY#, Gao Y #, Cao HK, Li J, Mo SY, Li T, WuJC, Guo K, Wei RM*, Zhang KF*. Effects of Scoparone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revealed by RNA sequencing [J]. Front. Endocrinol.2022,08.(中科院二区,IF=6.05)

[6]Xu Q#, Xu J#, Zhang K, Zhong M, Cao H, Wei R, Jin L*, Gao Y*. Study on the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Dicliptera chinensis (L.) Juss (Acanthaceae) polysaccharide on immune liver injury induced by LPS [J]. Biomed Pharmacother, 2021 Feb; 134: 111159.(中科院二区,IF=6.52)

[7]Zhang KF#,Gao Y#,Zhong ML, Xu YR, Li J, Chen YF, Duan XQ*, Zhu H*.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Dicliptera chinensis polysaccharides on dimethylnitrosamin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rats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 [J]. J Ethnopharmacol,2016, 179: 38-44.(中科院二区,IF=3.25)

[8]Xu YR#, Gao Y#, Zhong ML, Li J, Huang SM, Cao HK, Wei RM*, Zhang KF*.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activities of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Dicliptera chinensis (L.) Juss. [J].Int J Biol Macromol, 2017, 101: 603-611. (中科院二区,IF=3.91)

[9]Li Z#, Lian Y#, Wei R, Jin L, Cao H, Zhao T, Ma X, Zhong M, Gao Y*, Zhang K*. Effects of taraxasterol against ethanol and high-fat diet-induced liver injury by regulating TLR4/MyD88/NF-κB and Nrf2/HO-1 signaling pathways [J]. Life Sci, 2020 Dec 1, 262: 118546.(中科院三区,IF=3.86)

主持基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81960779,基于miR-141/AMPK/SIRT1/UCP2信号通路研究狗肝菜多糖(DCP)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2020/01-2023/12,34万元,结题中,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81460602,杠板归对肝纤维化TGF-β1/Notch信号通路负反馈作用及其谱效关系研究,2015/01-2018/12,47万元,已结题,主持

[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3GXNSFAA026220,基于靶向miR-370调控Fas/NF-κB信号通路研究狗肝菜多糖(DCP)减缓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2023/01-2025/12,10万元,进行中,主持

[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7GXNSFAA198218,基于CDK5与TLRs/NF-κB信号通路调控关系研究狗肝菜多糖干预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研究,2017/01-2020/12,12万元,已结题,主持

[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4GXNSFBA118149,壮药狗肝菜多糖(DCP)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2014/03-2017/03,5万元,已结题,主持

 

李景剑理学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获得植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访问学者,留学归国人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研究方向为中药材分子鉴定、药渣废弃物再开发利用、药用成分合成途径基因功能挖掘及异源合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近年来在New Phytologist、Current Biology、Indutrial Crops and Products、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13篇,获得梁希科技奖励1项。主讲研究生培养及本科药学专业相关的《分子生药学》课程。

联系方式:calljone@163.com

研究方向:

1.微生物变身“超级工厂”合成植物源的活性物质。微生物酵母本来不干植物干的事,现在我们把它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让它拥有植物的生产能力,然后利用发酵的方式来生产活性产物。罗汉果苷Ⅴ是罗汉果甜度的主要来源物质。然而,罗汉果苷类物质在全果中的含量只有3.8%左右,其中罗汉果苷Ⅴ的含量仅为1%,目前有限的生物资源和化学工艺限制了罗汉果苷Ⅴ的广泛应用。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在微生物中异源生产天然化合物来解决资源问题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通过构建罗汉果苷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可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我们对酿酒酵母内源性萜类物质合成途径MVA进行全面强化,通过共投异戊烯醇与其异构体,添加相关合成酶基因,以此激活萜类合成的独立的IUP途径,优化关键底物的P450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得到高产罗汉果苷Ⅴ的酵母菌株。除了罗汉果,本课题组也在攻关其他萜类化合物的微生物合成,例如穿心莲内酯。

2.中药材鉴定的文艺复兴:从形态到基因。历代本草记载的差异,以及不同医学流派在传承过程中产生的异化使得中药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部分药材由于历史的沿革,形成多基原药材同用现象;此外,因正品药材短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民间常用其他类似品种取而代之,代用品、习用品的随意使用使得中药材品种复杂混乱的情势加剧。由于传统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在中药材的物种鉴定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现有鉴定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中药材DNA分子鉴定新方法:借助D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基因组中开发新的DNA条形码;利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结合迷你DNA条形码快速分型中药材物种来源。

3.利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我国的地理和气候多样性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作物(包括药用植物)。我们一直好奇为什么有些植物花是蓝色?为什么有些植物抗病?为什么有些品种产量很高?……。我们广泛收集国内外的植物种质资源,拟对有代表性的物种进行基因组和空间转录组测序,并对这些植物主要性状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进行解析。目前,我们正在对猴面花、葫芦科植物的基因组开展测序和基因功能鉴定。

如果你对我们的研究感兴趣,欢迎联系加入。我们将尽一切可能为有想法的你提供机会和支持!

 

李云秋:男,汉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生药学博士,教授,医学检验学院党委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长崎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海洋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近10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1部。主讲研究生培养及本科医学专业相关课程2门。


 

赵博理学博士,药学院生药教研室副研究员。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植物学专业博士学位。从事药用植物基因组学及转录组学研究。发表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文章9篇,参编著作1部,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项目2项。主讲研究生培养及本科药学专业相关课程4门。